找到相关内容233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严宗的现象圆融论

    现象界的基本看法,表现出了华严宗人从主观方面调和、消除一切差异、对立、矛盾,以摆脱、超越各种烦恼、困惑、痛苦的愿望。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说,这是从佛教出发阐述的宇宙现象论,是一种现象圆融论。 ...内心呈现出来的境界,众生若经过能悟此真实图景,也就达到了成佛的境界。  华严宗的六相圆融和十玄门说,具有宗教、社会和哲学等多方面的意义。从宗教的层面看,事事无碍是直接为佛教实践服务的,它作为一种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540732.html
  • 试论中国佛教的文化特征与现代转换

    ,这与中国人喜欢简易方便的习俗心理有关。在思维方法上,中国古代又有注重直观,习惯于体会省悟的传统。这对中国佛教都有很大影响,使其解脱理论和方法,多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,不需要繁琐的理论抽象和思辨论证...但自晋宋时竺道生提出顿悟成佛之后,顿悟思想一直占重要地位,成为中国佛教理论的主流和特色。 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,我们可以看出,佛教的中国化过程,实际上就是佛教将自身融入中国文化母体,并使自己具有中国...

    田文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3542295.html
  • 法海本《坛经》的美学意蕴

    这不等于说,佛教教义都是“反美学”、或者无任何美学意蕴的。佛教否定、消解人与自然、自然与社会、自然与文化之美,却不足以割裂其典型教义、其信众之生活、方式等与美学意蕴的关系。一般佛教教义,以言说成佛...为体,无住为本,无念为宗’这是《坛经》所传的修行法”。[7]此言不差。因为此处所言“无念”之类,确关于“顿渐”,“顿渐”是方式。但是,岂有佛教说可以离开其本体论而独立的?尤其对南宗这顿教而言,...

    王振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4148862.html
  • 论弘一大师的弘律志行及其僧范律行

    贤行愿品>>为念佛助行,不仅受用良多,且稍别于印光净土。这是弘一佛教思想成熟的重要标识,同时也是他终成为民国一代佛门律主的关键。   以念佛习律并进双行、尤对佛教戒规僧范律行一门深入...佛教僧律的现实规范问题。   佛教戒律作为一个包括受戒、学戒、戒三者的整体有序过程,受佛戒本身,就已表明佛教戒律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与受用的实践性特征。佛教戒律既是佛教的根本依据,具有类似世俗法律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1656201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述评

      佛教的“空”论,也不可避免的使一些人产生异议,也被一些人指斥为是虚无主义。这种指斥虽有一定的根据,但实际上,“空”论是和佛教的理想归宿、方法等...者,其中包括不少居家修行的信徒。这些信众也被称为“菩萨”。由此在佛教理论中,又出现了迥异于小乘的另一系统“菩萨乘”。菩萨乘,亦即佛教大乘,它的理论和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762654.html
  • 禅观与念佛

    主题词:瑜伽、禅观、念佛、印度佛教   禅观与念佛   方广錩   一、   佛教产生在古印度,佛教的禅观修是古印度瑜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,瑜伽已经在南亚次大陆流行。从...。这就是古代印度最初的苦行。其它的许多苦行花样,以及其它种种动机和苦行法力的种种神奇表现,实为晚出。”2由于瑜伽与生殖崇拜相联系,由此在婆罗门教与佛教中,经常将苦行法力与精液联系在一起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263400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的历史演变

    相比较,部派佛教论证空的理论和方法都具有哲学意蕴,在哲学理论思维上前进了一步。  三、中观学派的假有性空说  大约在释迦牟尼逝世六百年后,佛教内部逐渐出现一批以追求“无上菩提”、成就佛果为理想的者,...最究竟的境界当以菩提为目标。与小乘佛教比较,相应地也更加重视布施和智慧。大乘佛教的“六度”实践,一方面要求更加关怀社会、关怀世间、关怀人生,一方面最终要求超越社会、超越世间、超越人生,解脱成佛。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468630.html
  • 信仰转形:从大师型到仪式化

    提倡佛事仪轨对于佛教信仰及其生活方式的制度规范。   禅宗的主要特点,是基于超越论的佛性体认方法,不立文字、教外别传。其革命者,是对于佛教仪式主义的反动,直接强调个人精神的主体功能,顺任主观心性,...各类制约和规训。   这种真实证的佛学风格,力反禅宗狂简之风,主张极为严格的工夫,不唱开悟的高调,提倡仪式,注释经典。回到了佛性必须资于问学、佛事的仪规,再次呈现了佛教制度化的发展路径。  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3641476.html
  • 佛教与哲学

    佛教严格的戒律,既为“戒律”,当然就是教条了。可是这在论述到这些教条的时候,佛教徒们又说到,如果不知做的是犯戒的行为,虽做了也不算破戒,如果无心犯戒,虽犯了戒,也不成破戒的正罪;如果存心犯戒,结果...的一个重要表征。一个没有什么法器的寺庙同样也不会有多少香火的。而佛教把修建寺庙作为佛教徒修行中最重要的功业,那些在一方募集资金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寺庙的和尚们,都被冠以了高僧的名号。而捐了寺庙的俗众也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24972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

  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宋代契嵩还在《孝论•叙》中说:“夫孝,诸教皆尊之,而佛教殊尊也。”[9](P660)认为佛教比儒道都要尊孝,佛教是在诸教中最为尊孝的。 (三)突出孝行在佛教实践...,以人际关系为重的思想,适应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。信徒实践佛教道德规范,直接有利于非信徒大众的福祉。佛教道德规范也不限于信徒必须遵守,对非信徒同样有实践意义。基于众生平等的原则,佛教还不排斥其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651022.html